早间财经要闻(20221013)
一、财经数据
【10月12日股市收盘】
亚太股市:上证指数3025.51点,上涨1.53%,成交额3068.71亿。深证成指报10838.48点,上涨2.46%,成交额4033.46亿。创业板指报2343.30点,上涨3.60%,成交额1352.09亿。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4500只个股上涨,超百股涨停或涨超10%。两市成交额7102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64亿。盘面上,东数西算、半导体、一体化压铸、工业母机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等少数板块下跌。
恒生指数:跌0.78%,报16701.0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27%,报3269.54点。国企指数跌0.65%,报5692.42点。科技股普遍反弹,汽车股、电池股涨幅居前,理想汽车涨超6%,小鹏汽车、中创新航涨超4%,比亚迪电子涨超3%。博彩股、餐饮零售股跌幅居前,百胜中国跌超6%,呷哺呷哺、周大福跌超5%。南向资金净买入11.3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9.8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53亿港元。
亚洲:日经225指数跌0.02%报26396.83点。韩国KOSPI指数涨0.47%,报2202.47点。
美股:道指收跌0.10%,报29210.85点;纳指收跌0.09%,报10417.10点;标普500收跌0.33%,报3577.03点。
欧洲:英国富时100收跌0.86%,报6826.15点;德国DAX30收跌0.39%,报12172.26点;法国CAC40收跌0.25%,报5818.47点。
【10月12日商品期货收盘】
商品期货:收盘跌多涨少,豆二涨近3%,豆油涨超2%,纸浆、棉花、菜油涨超1%;燃料油、焦炭跌超3%,苯乙烯、乙二醇、焦煤、沪镍、铁矿石跌超2%,短纤、螺纹钢、甲醇、原油、热卷跌超1%。
原油期货:主力合约2212以680.2元/桶收盘,下跌13.6元,跌幅为1.96%。全部合约成交131926手,持仓量减少471手至57975手。主力合约成交47594手,持仓量增加515手至25749手。
【10月12日债券市场】
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S2212上行0.04%,至101.185;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2212上行0.14%,至101.715;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212上行0.20%,至101.055。10年期国债利率跌0.74BP,至2.74%;10年期国开债利率跌1.30BP,至2.90%。
【10月12日外汇走势】
在岸人民币兑美金16:30收盘,报7.1629,涨0.2215%,人民币中间价报7.1103,跌0.0394%。NDF:3个月报7.1090,6个月报7.0825,1年报7.0375,2年报6.9775。
【10月12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跌1.63%,报1873点。
二、国内财经
【国资委:推进减租工作 减轻小微企业经营负担】
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减租工作,切实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负担。对于尚未开展减租工作的企业,要积极主动作为,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现有政策要求,马上制定方案措施;已开展减租工作的企业,要以“不漏一租户、不少一分钱”的高标准要求,对工作进行再梳理、再排查,重点检查减租对象范围是否完整、减租期限是否准确、减租金额是否足额落实到租户。
【商务部:前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0.4%】
10月12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4%;其中服务出口19082.4亿元,增长23.1%;进口20293.2亿元,增长17.9%。8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37.9亿元,同比增长17.6%。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表示,我国服务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服务出口增速显著高于进口,带动服贸逆差进一步收窄,进出口结构更趋均衡。常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总额比重保持在40%以上,高质量发展迹象明显。
【央行: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文表示,支撑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尽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撑各类支付工具。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和适老化能力建设,完善无障碍产品规范和标准体系。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深度参与数字货币领域国际治理建设。
【24城推出购房补贴,专家:可降低买房成本,拉动消费】
下半年,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购房补贴政策。至少包括河南郑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吉林长春、重庆等24个城市出台“发放购房补贴、消费券”等相关政策,以提振楼市和消费市场。专家表示,发放购房补贴、消费券等措施可降低购房者买房成本,拉动消费,有利于稳定楼市预期。
【前8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
商务部10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服务出口19082.4亿元,增长23.1%;进口20293.2亿元,增长17.9%。8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37.9亿元,同比增长17.6%。专家表示,服务贸易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不断提质增速,竞争力逐步增强,离不开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常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继续提档升级。
【政策与市场共振 抽水蓄能产业将迎发展黄金期】
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正在提速。近年来,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激发了储能的市场活力;同时,一批利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远低于未来潜在需求,预计未来10年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将大幅提速。
【多条技术路线并行 中国新型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新进展】
据新华社,近日,又有一款吸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可在完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六个月在规定人群中开展序贯加强免疫紧急使用。目前,我国已有46款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21款在境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9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3款疫苗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上海外贸延续反转势头 8月份进出口值4149.7亿元再创新高】
自7月份进出口总值首破4000亿元大关并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之后,上海市8月份外贸额再度刷新纪录,月进出口值达414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前8个月,上海市累计进出口2.7万亿元,由上半年的下降0.4%转为增长4.8%,与全国外贸增速的差距缩小至5.3个百分点,外贸形势“V”型反转势头得以延续。
【9月广东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数同比增加175%】
进入三季度,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见效,广东外贸进出口逐渐回升,海陆渠道货运量增长明显。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9月,广东进出口货运量约1.2亿吨,环比增长约6%;海关监管进出境船舶约1.3万艘次,环比增长约10%;粤港、粤澳方向货车分别环比增长约9%、约67%;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数同比增加175%、环比增加13.8%。
【大商所9月处理异常交易行为55起】
2022年9月份,大商所处理异常交易行为55起。其中,处理自成交超限31起、频繁报撤单超限21起、大额报撤单超限3起,通过会员单位对上述达到异常交易处理标准的客户进行电话提示,并对其中6名客户采取限制开仓一个月的自律管理措施。此外,大商所9月份调查处理违规交易线索18起,包括涉嫌约定交易转移资金类12起、涉嫌自成交或约定交易影响合约价格类5起和其他类型违规线索1起,对相关客户开展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国际财经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增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
据新华社,世界气象组织11日发布报告说,未来8年全球来自清洁能源的电力供应必须翻倍,才能有效限制全球变暖;否则,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加以及缺水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安全可能受到损害。报告指出,全球能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水资源。2020年全球来自热能、核能和水力发电系统的电力中有87%直接依赖可用水量。同期有33%的靠淡水冷却的热电站位于高度缺水地区,有15%的现存核电站也是如此,预计今后20年,核电站这一比例将增至25%。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有助于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压力,因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所用水量远低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和核能发电厂。
【欧盟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仍未能就天然气限价达成一致】
当地时间10月12日,欧盟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在捷克举行,在天然气限价方面,无论是对俄罗斯进口天然气限价还是对用于发电的天然气限价,各国依然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一致。IMF在和世界银行集团2022年年会的财政监测资讯发布会上表示,飙升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正在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
【美国媒体:美国考虑对俄罗斯铝实施制裁】
彭博10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拜登政府考虑对俄罗斯铝发布全面禁令。由于铝在实体经济中发挥重要性,这种金属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制裁措施的波及。知情人士透露,白宫考虑的选项有三种:一是彻底禁止,二是将关税提高到相当于禁令效果的惩罚性水平,三是制裁俄罗斯最大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企业。此举将对全球铝交易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可能迫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寻找替代金属。
【俄罗斯考虑新建更多通往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 以取代北溪】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会晤前表示,俄罗斯正在考虑修建更多通往土耳其的海底天然气管道,以便把北溪管道闲置的天然气改道输往欧洲。“大家可以把北溪管道过去通过波罗的海传输的损失的天然气转到黑海,”普京周三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表示。他说,通向土耳其的黑海管道可以成为俄罗斯对欧洲主要的天然气出口渠道。
【俄经济发展部:俄通胀率降至13.36%】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俄年化通胀率从一周前的13.49%降至13.36%。数据显示,俄蔬菜水果价格增幅放缓,非食品类产品价格水平保持不变,但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价格继续下跌。俄经济发展部此前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俄通胀率为12.4%,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5.5%,2024-2025年将重返4%水平。
【英国经济8月出现萎缩 生活成本危机打击家庭预算和企业活动】
由于生活成本危机打击家庭预算和企业活动,制造业和油气生产商活动下降,8月英国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出现萎缩。英国国家统计局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由于北海石油生产商进行了比平时更多的维护,油气部门的贡献有所下降。制造业活动也普遍疲弱。
【“欧7”排放标准有望十月出炉】
本周二,欧盟委员会表示,欧7法规可能在10月12日至10月26日,进行最终的审核。由于欧盟计划在2035年后只允许零排放汽车销售,欧7很可能成为欧洲最后一个内燃机排放标准。格林表示,鉴于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宣布到2030年只推出零排放汽车的计划,因此对欧7进行大规模投资没有意义。瓦肯胡特则称,许多在2035年左右出售的内燃机汽车和卡车,到2040年以后可能仍在路上行驶。如果这批车辆排放标准更高,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印度最新大米禁令可能引发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
印度的粮食出口禁令可能再度收紧。路透社10日报道称,强降雨破坏了印度夏季播种的水稻等关键作物,可能加剧印度的通胀,粮价上涨反过来促使新德里方面对大米、小麦等粮食的出口施加更多限制。印度政府9月份颁布禁令,禁止出口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碎米,并对除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征收20%的关税。结合年初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作为全球大米最大的出口国,印度大米禁令或引发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刺激全球粮食安全的神经。
【能源成本飙升 德国钢铁厂被迫减产】
对俄制裁使欧洲遭到了反噬。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对德国的工业企业造成沉重打击。在德国汉堡,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在这里的钢铁厂被迫减产。安赛乐米塔尔汉堡企业首席实行官乌韦·布劳恩说,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能源账单上涨了7倍,这导致工厂无法像以往一样正常运营。10月初以来,钢铁厂里500多名工人也不得不减少工时。他还称,“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家工厂,大家必须创造条件(降低能源成本),以便继续在欧洲生产。如果不这样做,很明显,一些生产中最耗能的部分将被迁走。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
据央视财经,意大利国家统计局10月11日发布了月度经济走势报告。报告认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对意大利企业的经营构成了重大风险。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目前意大利的天然气价格上涨约776% ,生产和输配电价格上涨131.5%,汽油价格上涨20%,供暖用柴油价格上涨36%。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该国8.2%的企业,也就是大约35.5万家企业陷入经营亏损,涉及员工总数达34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