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财经要闻(20220926)
一、财经数据
【9月23日股市收盘】
亚太股市:上证指数报3088.37点,下跌0.66%,成交额2855.53亿。深证成指报11006.41点,下跌0.97%,成交额3819.88亿。创业板指报2303.91点,下跌0.67%,成交额1179.47亿。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200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6676亿。盘面上,厨卫电器、银行、天津自贸区等少数板块上涨,一体化压铸、数据安全、半导体、自动化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5.0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81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1.86亿元。
恒生指数:跌1.18%,报17933.2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29%,报3589.63点。国企指数跌1.32%,报6114.4点。医疗板块领跌,微创机器人跌逾13%。再鼎医药、荣昌生物跌逾12%。热门科技股多数下挫,小鹏汽车、京东健康、舜宇光学科技跌逾4%,蔚来、京东跌逾3%。原材料板块跌幅居前,中国铝业、赣锋锂业跌逾5%。南向资金净买入28.1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6.42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1.74亿港元。
亚洲:日经225指数跌0.58%报27153.83点。韩国KOSPI指数跌1.81%报2290.00点。
美股:道指收跌1.62%,报29590.41点;纳指收跌1.8%,报10867.93点;标普500收跌1.72%,报3693.23点。
欧洲:英国富时100收跌1.97%,报7018.60点;德国DAX30收跌1.97%,报12284.19点;法国CAC40收跌2.28%,报5783.41点。
【9月23日商品期货收盘】
商品期货:收盘涨跌参半。纸浆、液化气等跌超2%,SS、棉纱等跌逾1%,玉米、豆粕等小幅下跌;燃料油涨超2%,热卷、铁矿石等涨超1%,原油、豆二等小幅上涨。
原油期货:原油期货2211,以651.1元/桶收盘,上涨1.8元,涨幅为0.28%。全部合约成交169154手,持仓量增加1386手至62144手。主力合约成交143426手,持仓量增加419手至34278手。
【9月23日债券市场】
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S2212下行0.03%至101.205;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2212下行0.10%至101.820;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212下行0.19%至101.275。10年期国债利率涨3.01BP,至2.68%;10年期国开债利率涨2.50BP,至2.82%。
【9月23日外汇走势】
在岸人民币兑美金16:30收盘,报7.1104,跌0.4152%,人民币中间价报6.9920,跌0.1748%。NDF:3个月报7.0605,6个月报7.0380,1年报6.9780,2年报6.9165。
【9月2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涨5.58%,报1816点。
二、国内财经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实质性扭转】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部分头部房企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稳妥处置。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
【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数达515万户 超500只公募基金入市】
北交所开市后,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踊跃,目前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数达515万户,超过500只公募基金入市。统计显示,目前北交所在审企业122家,在辅企业290家。在审、在辅企业主要集中在App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行业。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先容,下一步,北交所将进一步提高挂牌、上市全链条审核效率和监管服务精准性,使得企业上市路径更清晰、预期更明确、过程更顺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5.2万亿元,年均增长7.2%,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九成左右,支撑我国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物联网、云计算等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无人仓、无人码头、无人配送等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数字货运、数字园区、数字仓库等新基建推广建设加快推进。
【中国汽车出口进入快车道 新能源车海外受青睐】
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汽车出口突破30万辆(30.6万辆),同比增长46%,创历史新高。今年前八月,汽车出口销量达191万辆,同比增长44%。
【1-7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0.65万亿元】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乡村产业发展压力增加。随着5月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持续显效,我国乡村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持续增长。1到7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5.1%,累计完成利润总额6528.6亿元。
【生猪屠宰已进入“理论盈利” 业内: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中】
随着猪肉消费回暖,理论上屠宰白条毛利润平均数值转负为正。但业内称,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中,其中规模企业头均亏损在20-30元,小型屠宰场甚至头均亏损能达到70-80元。短期来看,11月、12月消费旺季屠企亏损的状况能得到明显改善,长期来看,屠宰产能已经过剩,开工率不足3成,利润空间难以长期维持。
【外商直接投资超预期机构称全球供应链很难离开中国】
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金,同比增长20.2%。从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6%。从来源地看,韩国、德国、 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8.9%、30.3%、26.8%和17.2%。尽管“全球供应链重组”等消息不断登上资讯头条,不过机构人士表示,1~8月FDI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未改,全球供应链很难离开中国。
【北京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 今年均创历史同期最优!】
北京空气质量频传捷报!市生态环境局26日先容,今年8月份,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为今年单月最低!据统计,1月至8月,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浓度分别为51、20和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4.5%、16%和持平,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佛山顺德首次发布“顺德制造业100强”榜单】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冠军”佛山市顺德区首次发布“顺德制造业100强”榜单。榜单按顺德制造企业2021年营收规模编制,美的集团、海信家电、联塑集团、格兰仕集团等领衔的百强企业2021年营收总额合计7063.86亿元,同比增长27.91%;实现利润总额531.20亿元,同比增长6.48%。从名单来看,前10名企业营收之和为5406.61亿元,同比增长30.99%,占百强企业76.54%;利润总额457.55亿元,同比增长10.74%,占百强企业86.13%。
【广州今明两年将投入260辆自动驾驶车】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18个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广州城市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入选。根据公布内容,该试点项目将在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广州塔环线、生物岛环线等投入50辆自动驾驶巴士,累计服务不少于100万人次。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投入210辆自动驾驶乘用车,累计服务不少于30万人次,运行里程不少于400万公里,运行时长不少于20万小时。
三、国际财经
【美国加息引全球股市巨震 资金开始向债券大挪移】
美联储的鹰派程度每个月都在强化,直到市场不再抱有一丝幻想。于是,以美股为首的全球股市几乎进入了“投降式”抛售阶段,标普500上周五收盘跌破3700点,盘中几乎跌破6月前低3636点。另一头,美债收益率在加息狂潮下狂飙突进。在年内加息了整整350个基点(BP)的基础上,机构预计年底还将加息125BP,将联邦基金利率推至4.5%~4.75%的限制性区间,明年降息无望。于是,债市以高收益率开始吸引更多资金涌入,一场股债资金“大挪移”或许刚刚开始。
【美国登月火箭第三次推迟发射】
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原定27日的发射任务取消,因为当天可能有热带风暴经过发射基地。这是“太空发射系统”发射任务一个月内第三次延期。美联社报道说,如果火箭被运回总装大楼,最早可能要等到11月才会尝试发射。
【美民调:多数民主党人不希翼拜登参加2024年大选】
据《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25日报道,兰格研究协会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5%的民主党人和倾向于民主党人士希翼拜登在2024年参加总统竞选,而56%的民主党人希翼民主党选择其他的总统候选人。此外,民调显示,57%的受访者表示不赞成拜登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赞成者的比例是36%。
【欧洲蔬菜生产商发出“警告”:停止种植】
由于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北欧和西欧的蔬菜生产商正考虑停止种植,这将导致欧洲的食品供应进一步受到威胁。报道称,由于电力和天然气价格飙升,使用温室种植蔬菜的农民已经负担不起高额的能源成本。
【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将加强农业合作】
25日,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四国农业部长举行四方会谈,就加强四国间的农业一体化合作进行磋商。会议指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到了供应链、商品和基础材料,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确保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此背景下,四国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的区域合作,有助于促进农业内部贸易的流动,满足四国民众的基本需求。
【德国北部城市爆发游行 要求结束对俄能源制裁】
25日,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爆发游行示威活动。数千名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德国联邦政府迅速启用“北溪-2”天然气管道并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根据当地警方披露的信息,共有约3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聚集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终点卢布明市,抗议联邦政府的能源政策。示威者的口号是“开放‘北溪-2’项目——这样大家的国家才有未来”。与此同时,示威者还要求德国政府马上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措施。示威者指出,一旦“北溪-2”管道投入使用,俄罗斯天然气将再次流向德国,能源价格可以迅速下降,然而德国联邦政府一再排除启用该项目的可能性。
【德国重启被封存燃煤电厂 法国重启已关停煤电厂】
近年来,欧洲各国一直在大力削减、关闭燃煤电厂。一年前的德国,不仅积极制定各种碳减排计划,更是将逐步淘汰煤电的日期从2038年大幅提前到2030年。但面对今年的能源困境,6月,德国通过一项紧急法令,重新启用被封存的燃煤电厂。根据相关数据,这将令德国煤炭发电量增加三分之一。此外,法国也于近期重启了一座今年3月刚刚关停的煤电厂。眼下,煤电厂的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进行重启前的紧急检修工作,他们必须赶在严冬到来之前完成。
【俄称乌继续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挑衅 乌暂未回应】
俄罗斯国防部9月25日发布公告称,乌克兰继续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进行挑衅。公告称,乌军炮兵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炮击了埃涅尔戈达尔市的居民区和核电站附近区域,共发射炮弹59枚,其中一枚击中核电站附近的水渠。乌军还发射了8架自杀式无人机试图袭击核电站区域,所有无人机都在核电站区域外被俄军拦截。公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的辐射情况正常。乌方对此暂无回应。
【欧洲最大产煤国也缺煤 波兰民众熬夜排队抢购煤炭】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国家争相寻找替代俄罗斯煤炭和天然气的供应方案,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年全球煤炭销量总量将达到80亿吨,重返2013年创下的历史高位。作为欧盟最大的产煤国,波兰70%的电力来自煤电,有大约380万个家庭依靠煤炭取暖。在波兰东部的波丹卡,因为担忧冬季缺少燃料,民众熬夜也要排队购买煤炭。
【印度计划从10月1日起提高国内生产的天然气价】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印度计划从10月1日起提高本国生产的天然气价格。从印度旧田生产的天然气可能定价为9美金/百万英热,较目前的价格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