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交所观察:氧化铝表现低迷令烧碱持续承压
2010年以来,我国氧化铝进入投产快速通道。然而随着2016年后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逐步深入,2019-2020年,国内氧化铝行业逐步进入了供过于求阶段,产品市场价格低位,终端需求偏弱令氧化铝企业整体开工偏低,最终影响烧碱市场走势。
市场价格低位盘整 氧化铝生产利润微薄
据悉,氧化铝生产成本主要为铝土矿、烧碱和石灰石,以及水电、人工、折旧等其他费用等。每吨氧化铝平均需要消耗2.3吨国产铝土矿、0.12吨-0.17吨不等烧碱(折百),0.2吨石灰石。按照目前国内铝土矿、烧碱和石灰石等市场均价及其他费用计算,国内氧化铝成本在2280元/吨左右。由于铝土矿价格较高,山西地区形成氧化铝成本高地,每吨成本高达2350元左右。
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价格整体维持低位盘整,1-10月,山东、山西、广西市场氧化铝均价分别为2311元/吨、2324元/吨和2292元/吨,直接逼近各地氧化铝厂生产成本。每吨氧化铝生产盈利微薄,最终影响氧化铝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国内山西、河北主产区氧化铝企业开工仅在6成和7成左右。
下游电解铝产能置换 需求面支撑力度较弱
2016年,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限制电解铝产能扩张。根据《关于印发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产业【2017】656号文件)和《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5】127号文件),违法违规产能和没有置换指标的产能“冒头就打”,而且产能置换是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电解铝产能只减不增,产能天花板由此形成。受产能置换政策限制和燃煤自备电厂建设限制,电解铝新增产能投产放缓。
2017 年四季度以前,我国氧化铝需求持续高于氧化铝开工产能,氧化铝价格持续高位,铝企超负荷生产。随后市场开始发生改变,在供给侧改革政策之下,2017年3-4季度,电解铝关停了超过360万吨运行产能。2018年-2019年,由于长期亏损、产能置换、弹性生产及检修等原因,电解铝行业先后发生两轮大规模减产,2018年减产规模超320万吨,2019上半年减产65万吨,导致氧化铝需求大幅下滑。
然而出口窗口打开化解了氧化铝供应压力。2018年初,海德鲁巴西氧化铝厂由于赤泥泄露污染事件停产,导致海外氧化铝价格飙涨,我国氧化铝出口利润丰厚,出口窗口打开掩盖了国内供需矛盾的现实。2019年初,随着盈利窗口关闭,国内氧化铝开始出现大量过剩。
截至2020年7月,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8800万吨,年内待投产产能300万吨,明年规划产能至少有470万吨。
由于实行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政策,我国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是4550万吨,按照1吨电解铝需要1.92吨氧化铝,外加非电解铝行业每年对氧化铝220万吨需求,国内对氧化铝产能的顶格需求是9000万吨左右。
因此,即使不考虑进口,现有氧化铝产能就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
目前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仅为3700万吨左右,氧化铝产能严重过剩。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9月国内氧化铝产量为5425万吨,整体开工率仅在82.19%。另外,2020年10月初,海德鲁巴西氧化铝厂提前复产致国际氧化铝产能过剩,氧化铝价格内强外弱,我国进口窗口再次打开。2020年1-9月国内氧化铝进口297万吨, 同比增长275.5%,进一步加剧国内供应过剩局面。氧化铝作为烧碱重要下游行业,其低迷的开工直接利空烧碱需求,导致烧碱价格持续偏弱。
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北方各地实行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山西、河北等地部分氧化铝行业实行限产,实行时间最长达5个月。由于目前氧化铝市场价格低位,山西和河南部分氧化铝已经实行低开工率,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对氧化铝开工影响有限,短期内氧化铝低开工将延续。从近两个月烧碱走势来看,虽然海外订单回流令下游纺织、印染等行业开工提升,带动烧碱价格出现小幅提升。但从历年表现来看,近期下游订单回暖对烧碱的提振力度远不及以往氧化铝行业对烧碱的支撑,毕竟氧化铝才是烧碱最重要的终端下游。在铝厂维持低开工的情况下,预计四季度烧碱或维持低位运行。(编辑:广东塑料交易所行业分析师 严肖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